概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要培养大批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为加快推动重庆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重庆大学、两江新区、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三方推动明月湖“教育+科创+产业”生态体系建设,2020年9月创建明月科创实验班,2021年10月成立学生交叉创新中心,2022年9月成立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并正式入选全国10所高校牵头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单位。
学院作为重庆大学实体二级学院(非独立法人、正处级建制)按照校区的模式独立运作,面向智能终端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以“AI+机电”为技术底座,以科创教育为理念引领,致力打造学生创新孵化和教师成果转移转化两大高地,大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创新体系建设,培养具有“SEEDS”思维的现代制造业急需的“高精尖缺”产品研发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等高层次工程和技术人才,服务重庆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乃至全国产业创新和人才需求。
人才培养:聚焦国家战略和重庆市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突破专业和学科壁垒,构建本硕博一体化跨学科学域制和项目制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职员工56人、兼职教师60余人,企业兼职导师19名,行业导师109人,重庆市高校一流本科课程6门,项目制课程29门,校企共建课程15门。2022年9月至今,完成本科生录取共717人,其中,一年制卓越班共510人,四年制明月班共207人;完成2023级和2024级工程硕博士招生,其中硕士研究生共148人,工程博士共10人。截止2024年12月,在校学生共590人,已毕业学生338名。首届明月班28人毕业,就业落实率100%,深造率82.14%,推免比例46.43%,直接就业率17.86%。2024届卓越班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94.3%,37%国内外升学,30%重庆本土企业就业,14.3%为智能网联汽车岗位。
产教融合: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和机器人应用创新两个方向,联合华为、赛力斯、长安汽车、中国汽研等企业,创新“四共”合作模式,即共同投入、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和共同运营。截止目前,已完成10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和升级改造,明确“1实验室1产品”建设目标。其中,2024年学院新建4个实验室,分别为智能驾驶创新与应用实验室(西部智联联建)、新能源动力实验室(中国汽研联建)、智能网联信息安全实验室(长安汽车联建)和具身智能实验室。
科创孵化:一是学生科创孵化,累计32个学生团队在学院成功立项,10个团队入孵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并获50万探索期投资,3个项目参加2025年1月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并获很高评价。学院现已培育出“无界启航”和“起源未来”等千万级估值的学生创业公司,“起源未来”已达到100+万元产品销售额;“无界启航”获得400万元天使轮投资,已与盲校、图书馆等机构开展合作。二是教师成果转移转化,机器人应用创新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光伏清洁机器人正与南疆能源集团开展合作;无人机技术实验室与朗萨航空联合研发的倾转涵道通用航空飞行器缩比样机已成功首飞;新能源动力实验室与中国汽研共同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智能检测装备支撑公安部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年检试点工作,并已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站点规模化应用。
国际合作:持续推进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美国欧林工学院等工程教育前沿院校深度合作,合作领域包括学生交流互换、教师互访与培训等。2024年10月,学校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签订谅解备忘录,学院完成留基委卓工专项首次申报,正在参与GEO(Global
exploration opportunities)项目,国际化合作开启新篇章。
社会影响:学院科创教育体系引领示范效应逐步显现,2024年12月,重庆市委科技委审议通过《明月湖科创园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学院与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深度参与明月湖科创园建设,联合作为总部园区建设单位,梳理和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新模式新机制,辐射全市。学院项目制课程以及培养模式已经被全国二十余所高校借鉴应用,湖南、湖北、新疆等多地政府单位、高校前往学院调研。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对学院科创人才和产业人才培养先进经验进行报道。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学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力筑梦,实干争先,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努力探索打造“重大实践”和“卓工经验”,为学校
“双一流”建设和“百年新重大”美好蓝图的实现贡献力量,着力为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提供强力支撑。
(2025年3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