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专访 | 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刘汉龙:卓越工程师要针对真问题做真研究

2022-12-20


2022年9月22日,由重庆大学与两江新区、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三方共同建设的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在两江新区龙兴揭牌,首批招收171名学生。这也是我国西南地区首个卓越工程师学院。5天后,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举行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推进会。在推进会上,10所985知名高校进入了“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单位名单。其中,就有重庆大学。

微信图片_20221219195148.png

微信图片_20221219195157.png

《重庆专访》对话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刘汉龙,聊聊他们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规划和未来。

微信图片_20221219195210.jpg

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 刘汉龙:

卓越工程师学院,第一是面向国家的战略需求,第二个是面向区域和地方的经济发展要求。所以我们有两块牌子,一个是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一个是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但是我们的管理体制模式上是一套班子,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也是一样的。那么从国家层面来说,它主要是解决国家战略发展当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半导体,我们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由比如说中电科、航空工业、华润集团等这些国家大型企业,由他们提出具体的题目,同时也要提供相关的研究经费。根据题目和研究经费,我们双方共同组织招学生,学生不是重庆大学一家招的,我们要共同组织一个招生组来招学生。

微信图片_20221219195238.png

重庆电视台主持人 邴吉:

是在西南地区招,还只是重庆?

微信图片_20221219195242.png

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 刘汉龙:

全国甚至全球。招到学生以后,由企业里的导师和高校的导师,组成一个联合指导组,来进行培养。在整个过程当中,围绕这个课题,他需要哪方面的知识,我们就要去找哪方面的老师来给他辅导。比如说他需要电子的,我们找电子的老师,需要软件,找软件的老师,来进行培养。

重庆电视台主持人 邴吉:

以前学校是学生走班,现在是老师开始走了,不是具体某一个院系的老师,而是需要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老师来授课。

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 刘汉龙:

对,面向我们的需求,因为我们是采用项目制。

重庆电视台主持人 邴吉:

我们知道现在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首批学员有171名,这些学员是经过一个怎样的选拔过程来到这里呢?

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 刘汉龙:

因为要强调打破专业边界,强调学科交叉,所以我们选拔学生的时候,我就以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来举例,我们现在面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首先要懂得计算机软件、软件工程、计算机工程,要懂得机械制造,要懂得电子电器等相关的内容,所以我们在遴选学生的时候,首先要从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去遴选学生,同时也要考察他们的技术能力。从学校的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里边进行选拔,然后到工程师学院,来进行创新性的培养。

重庆电视台主持人 邴吉:

这个考试是笔试,还是说有一个动手的过程,还是一个课题?

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 刘汉龙:

应该是个综合方面的,有部分笔试,包括面试。面试非常重要。比如有的学生,他可能自己本身就有一些创新,比如申请了一些创新专利,有些获得大赛的一些奖项,就体现了他本身具备的创新的素质。我们第一批174人,计划逐步地发展到1000人,五年之后,我们要发展到5000人的规模。

微信图片_20221219195224.png

重庆电视台主持人 邴吉:

我听说只要进入这个学院的学生,基本上人均会获得3万元的项目开发的资金支持,是这样吗?

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 刘汉龙:

是这样的。重庆市政府跟两江新区,也结合企业的需求,为学生每人设了3万块钱,作为孵化资金。但是我们从国家卓越工程师层面,可能不止3万,30万和300万都有可能。它就是要面向关键问题,组织一个团队,组织一个课题组,来联合进行攻关。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的要求,叫“四共四通”。“四共”就是说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同享有,成果也是共同享有。“四通”就是说师资互通、培养互通、平台融通,还有政策畅通。国家强调的“四共四通”的这么一种培养方式。

重庆电视台主持人 邴吉:

跟传统的培养方式,我觉得就很不一样。

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 刘汉龙:

普通学院培养的人才,主要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他就是通过上课学习,然后去复习去考试,最后做个毕业论文,他毕业了以后,他就掌握了这些知识。卓越工程师学院,让他们具备解决真问题,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工程师,企业是非常需要的。我们普通大学生,比如说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到了长安汽车以后,第一他只能做某一个方向的专业的工作,第二就是他以前没动过手,他不知道到了企业以后怎么办,所以往往我们企业还要花时间,至少要花半年的时间给他培训,熟悉这个过程。经过工程师学院培养的学生,那就不一样了。第一,他知道他要去哪些企业;第二,他去了以后,他马上就能上手;第三他发现了问题,他很快就能解决,因为他已经具备或者初步具备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微信图片_20221219195233.png

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 刘汉龙:

这是我们工程师学院的无人智能装备创新实验室,那么实验室里面有很多的产品,包括我们的开源自动导航机器人,智能载人船,还有自动清扫机等等。目前这些相关的企业,都把他们的源代码提供给了我们,学生一方面在学习使用,一方面在过程当中,根据它的需要来进行新的研发。除了在实验室之外,他们也到企业里去。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就要求工程硕士叫1+1+x,就是一年在学校上基础课,一年就要到企业里去。工程博士是1+2+x,就是一年要在学校上我们的基础课,还有两年要到企业里去。X就是要学校和企业双方,根据需要,要么在企业,要么在学校。

重庆电视台主持人 邴吉:

跟普通大学的那种实验场景完全不同。

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 刘汉龙:

完全不同。学校的普通的实验室,它就根据我们的教学大纲、课程的需求,设置几个实验,你把几个实验做了,你就知道了你可能具备这一点做实验的能力。但是这边做了以后,一方面你解决了企业的真问题,更多的是培养你的技术创新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比如说欧卡智能提出来关于无人船的研发研制,复杂的水环境下,软件的研发,船本身的制造,围绕这些方面,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来共同研究,为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比如说我们跟江苏安防科技公司在合作做汽车电子。江苏安防公司专门在学校设立了300万的奖学金,专门给学生来进行科技创新,那么它在重庆,也跟重庆长安汽车等等都有密切的合作。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微信图片_20221219200112.png


×